《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一、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是多久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所以,在侵权责任纠纷中,一般情况下起诉期是三年。
1、起算时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例如,甲在被乙打伤后,当时就知道自己的身体权受到了侵害且明确侵权人是乙,那么从此时开始计算三年的起诉期。
2、最长保护期限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比如,丙的权利在多年前就受到了侵害,但一直不知道,二十年后才发现,此时一般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除非有特殊情况且经申请法院决定延长。
3、特殊规定
如果法律对侵权责任纠纷的起诉期另有规定,就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等特别法可能对某些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有不同规定。

二、民法典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的起算点如何确定
起算点的确定对于计算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至关重要。
1、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
权利人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还必须知道具体的侵权人。比如在产品质量侵权中,消费者发现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给自己造成了损害,但在未确定生产厂家或销售者时,诉讼时效还不能开始计算。只有当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主体,诉讼时效才开始起算。
2、应当知道的情形
“应当知道”是一种法律上的推定。例如,某小区发生了环境污染侵权事件,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公告说明污染情况及可能的责任方,即使个别居民声称自己不知道,但从常理推断其应当知道,那么就从公告发布等合理时间点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3、持续侵权的情况
对于持续侵权行为,诉讼时效从侵权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甲长期排放污染物对乙的土地造成持续损害,那么诉讼时效从甲停止排放污染物时开始计算。
三、民法典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过了还能起诉吗
即使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过了,当事人仍然可以起诉。
1、法院受理情况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就是说,法院不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只有在被告提出抗辩时才会审查。
2、对方未抗辩的情况
如果被告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正常审理案件。此时,原告仍然有可能胜诉。例如,甲起诉乙的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已过,但乙在诉讼中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会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裁判。
3、自愿履行的情况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比如乙在诉讼时效过了之后,主动向甲赔偿了损失,之后就不能再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要求甲返还赔偿款。
综上所述,了解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纠纷起诉期的相关规定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等更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果您在侵权责任纠纷方面遇到法律难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