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者拒绝调岗被迫离职时,用人单位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一般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一、拒绝调岗被迫离职怎么赔偿的

当劳动者拒绝不合理调岗而被迫离职时,赔偿问题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1、合法解除的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调岗有合理理由,且程序合法,但劳动者仍拒绝,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若用人单位调岗不合理,属于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后被迫离职,这种情况属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例如,劳动者工作了3年,正常经济补偿是3个月工资,违法解除时则需支付6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

拒绝调岗被迫离职怎么赔偿的(0)

二、拒绝调岗被迫离职赔偿的计算方式

拒绝调岗被迫离职赔偿的计算方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1、经济补偿的计算

经济补偿以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为计算依据。工作年限从劳动者入职该单位开始计算,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例如,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工作了4年零3个月,那么经济补偿为4.5×5000 = 22500元。

2、赔偿金的计算

当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赔偿金是经济补偿的二倍。如上述例子中,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赔偿金则为22500×2 = 45000元。同时,这里的工资是应得工资,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三、拒绝调岗被迫离职赔偿的法律依据

拒绝调岗被迫离职赔偿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支撑。

1、《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若用人单位未经协商一致擅自调岗,属于违法行为。第四十七条规定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第八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保障劳动者权益

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用人单位随意变更劳动合同,侵害劳动者的利益。当劳动者遇到拒绝调岗被迫离职的情况时,可以依据这些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拒绝调岗被迫离职的赔偿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赔偿的标准、计算方式以及法律依据等。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用人单位否认调岗不合理、不承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