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并非一律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不能仅以超越经营范围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在司法实践中,会综合多种因素判断合同效力。

一、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是否一律无效

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并非一律无效。在过去,司法实践中曾存在只要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签订合同就认定无效的做法,但随着法律的发展和完善,这种观点已发生改变。

1、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因为企业超越了经营范围就直接判定合同无效。

2、特殊情况

如果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违反了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规定,那么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例如,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这种超越经营范围的合同就是无效的。

3、司法考量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判断合同的效力,如合同的履行情况、双方的过错程度、是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如果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完毕,且未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一般也不会轻易认定合同无效。

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是否一律无效(0)

二、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有效的情形有哪些

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在很多情形下是有效的。这体现了法律对市场交易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保护。

1、不违反禁止性规定

当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不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规定时,合同通常是有效的。比如,一家主营服装销售的企业偶尔销售一些文具用品,这种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并没有违反相关禁止性规定,合同应认定为有效。

2、相对人善意

如果合同相对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企业超越了经营范围,基于对企业的合理信赖而签订合同,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合同也可能被认定为有效。例如,相对人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企业并未明确告知其经营范围,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企业有能力履行合同,此时合同有效。

3、促进交易稳定

从维护市场交易稳定的角度出发,如果合同已经部分履行或者全部履行完毕,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法院一般会倾向于认定合同有效。这样可以避免因合同无效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交易成本增加。

三、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当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返还财产

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例如,企业因无效合同收取了对方的货款,就应当将货款返还给对方。

2、赔偿损失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企业明知自己没有相关经营资格而与对方签订合同,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行政处罚

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企业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处罚。

综上所述,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应尽量避免超越经营范围签订合同,以减少法律风险。如果遇到合同效力相关的法律问题,比如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签订合同后对方违约该如何处理,合同被认定无效后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