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已失效,现《民法典》对网络信息传播侵权责任作出规定,明确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一、网络信息传播《侵权责任法》规定是什么
《侵权责任法》现已废止,其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规定已被《民法典》吸收和完善。在原《侵权责任法》中,对网络侵权责任有专门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明确了网络环境下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承担方式。
1、通知与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被侵权人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若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促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接到通知后积极履行义务,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
2、知道规则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这里的“知道”包括明知和应知两种情况,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上的侵权行为有一定的注意义务。

二、网络信息传播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网络信息传播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与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违法行为
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了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如发布虚假信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这些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2、损害事实
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包括财产损失、精神损害等。损害事实是侵权责任成立的重要依据。
3、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损害事实是由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在网络环境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可能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4、过错
侵权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在网络信息传播侵权中,过错的认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如何避免网络信息传播侵权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避免承担侵权责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建立健全审查机制
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事先审查,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尽量过滤掉侵权信息。
2、及时响应通知
当接到被侵权人的通知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同时,要保存好相关的通知和处理记录。
3、加强技术防范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内容识别技术、版权监测技术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信息。
4、开展法律培训
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侵权问题。
本文围绕网络信息传播的侵权责任展开,介绍了原《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及《民法典》的承接,阐述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还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了避免侵权责任的建议。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还存在网络信息传播侵权的赔偿标准如何确定、被侵权人如何收集证据等问题。如果您在网络信息传播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