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判刑后是否要回去服刑,需依据具体判决结果来确定。若判处实刑,通常要收监执行;若判处缓刑,则无需收监。
一、取保候审判刑了还要回去吗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判刑后是否要回去服刑,关键在于判决结果。
1、判处实刑
如果法院最终判处的是实刑,如有期徒刑、拘役等,那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需要到监狱或看守所服刑。因为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也不影响最终的量刑。例如,张三因涉嫌盗窃罪被取保候审,法院审理后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那么张三就需要到监狱服刑。
2、判处缓刑
若法院判处缓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不需要到监狱服刑。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等。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比如李四因诈骗罪被取保候审,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那么李四在缓刑考验期内不需要到监狱服刑,但要接受社区矫正。

二、取保候审判实刑的概率大吗
取保候审判实刑的概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案件性质
如果案件性质较为严重,如涉及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那么判实刑的概率相对较大。因为这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法院在量刑时通常会较为严格。例如,王五因抢劫罪被取保候审,由于抢劫罪属于暴力犯罪,社会危害性大,法院可能会倾向于判处实刑。
2、犯罪情节
犯罪情节也是影响判实刑概率的重要因素。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如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且具有自首、立功等从轻处罚情节,那么判实刑的概率可能会降低。相反,如果犯罪情节严重,如犯罪数额巨大、造成严重后果等,判实刑的概率就会增加。比如赵六因盗窃罪被取保候审,若他是初犯,且盗窃数额较小,主动退还赃款,那么判实刑的概率可能较小;但如果他多次盗窃,数额巨大,判实刑的概率就会很大。
3、悔罪表现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的悔罪表现也会影响量刑。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予以考虑,判实刑的概率也会相应降低。
三、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犯罪情节是判断是否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例如,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是出于一时冲动,且未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可以认为其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悔罪表现主要体现在犯罪嫌疑人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否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方面。比如,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并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法院在判断是否适用缓刑时,会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犯罪原因等因素,评估其是否存在再犯罪的可能性。如果犯罪嫌疑人平时表现良好,犯罪是由于一时的疏忽或特殊原因导致,且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规定,积极改造,那么可以认为其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需要考虑对犯罪嫌疑人所居住社区的影响。法院会征求社区意见,了解社区居民对宣告缓刑的态度。如果社区认为宣告缓刑不会对社区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那么法院在量刑时会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判刑后是否要回去服刑取决于判决结果,而判实刑或缓刑的概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时适用缓刑也有明确的条件。在实际案件中,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您对取保候审、量刑等法律问题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取保候审期间又犯新罪该如何处理、缓刑考验期内违反规定会有什么后果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