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赔偿问题需依据过错情况而定。若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则不承担赔偿责任,有过错的,承担不超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三分之一的赔偿责任;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均无效,担保人有过错,承担不超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二分之一的赔偿责任。
一、合同无效担保人怎么赔偿的
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赔偿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1、担保人无过错的情况
比如担保人对主合同的无效没有任何预见可能性,也未参与主合同的订立过程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所以法律规定其不承担民事责任。例如,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订立无效合同,担保人对此毫不知情且未实施任何促使合同订立的行为,此时担保人无需赔偿。
2、担保人有过错的情况
若担保人明知主合同可能存在无效情形仍提供担保,或者在担保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过失。那么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比如担保人在未对主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基本审查的情况下就提供担保,导致担保合同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此时就可能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二、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赔偿规则
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对于担保人赔偿规则有明确规定。这是基于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其效力依附于主合同。
1、过错认定标准
判断担保人是否有过错,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担保人的专业知识、经验,在担保过程中的行为等。如果担保人是专业的担保机构,其审查义务就相对较高,若未履行合理审查义务,就可能被认定有过错。
2、赔偿责任范围
法律规定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这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既让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一定责任,又避免其承担过重的责任。例如,债务人不能清偿的债务为 300 万,那么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最多为 100 万。
三、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均无效担保人赔偿情形
当主合同和担保合同均无效时,担保人的赔偿情形与上述有所不同。此时,如果担保人有过错,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1、过错类型分析
担保人的过错可能表现为在主合同和担保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比如担保人故意夸大自己的担保能力,误导债权人签订担保合同,同时主合同本身也存在无效情形。
2、赔偿责任承担
承担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担保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过错程度相对更大。例如,债务人不能清偿的债务为 200 万,那么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最多为 100 万。
综上所述,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赔偿问题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判断过错及赔偿责任。实际中可能还存在如担保人赔偿后如何追偿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合同无效担保人赔偿等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