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这些法律明确了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范围等内容,为受害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动物造成他人损害时,受害者可依据这些法律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
一、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有哪些法律依据
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无过错责任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只要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就要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受害者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例如,甲被乙家的狗咬伤,乙不能以狗平时很温顺为由免责,若乙无法证明甲存在故意逗狗等重大过失行为,乙就需承担赔偿责任。
2、违反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比如,城市规定养犬需系犬链,丙未系犬链导致其狗咬伤丁,丙一般要承担赔偿责任,若能证明丁是故意激怒狗才被咬伤,可适当减轻丙的责任。
3、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下,饲养人或管理人没有免责事由,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二、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赔偿范围有哪些法律依据
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赔偿范围同样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
1、医疗费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受害者因被动物咬伤而产生的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都属于医疗费范畴,可要求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赔偿。例如,戊被己家的猫抓伤后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及进行伤口处理,所花费的费用己应承担。
2、误工费
若受害者因受伤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收入减少,可要求赔偿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如庚被辛家的牛撞伤,住院治疗一个月,耽误了工作,庚可提供单位的误工证明等材料,要求辛赔偿这一个月的误工损失。
3、残疾赔偿金等
如果动物伤人造成受害者残疾,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例如,某老人被狗咬伤后导致腿部残疾,狗的饲养人需承担相应的残疾赔偿金及老人购买轮椅等辅助器具的费用。
三、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诉讼时效有哪些法律依据
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的诉讼时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一般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动物伤人的索赔纠纷一般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也就是说,受害者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要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壬在被癸家的马踢伤后,从受伤之日起就知道自己权利受损,若三年内未向法院起诉要求癸赔偿,超过三年后癸若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壬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2、诉讼时效的起算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在动物伤人案件中,通常以受害者知道自己被动物伤害以及知道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是谁时开始计算。比如,子在公园被一只流浪狗咬伤,后来发现这只狗是丑家丢失的,从子知道狗是丑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
《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综上所述,动物伤人后受害者索赔在责任认定、赔偿范围和诉讼时效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流浪动物伤人、动物园动物伤人等更复杂的情况,具体的法律适用和索赔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您在动物伤人索赔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