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刑事判决后民事部分被告不赔偿时,可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查询财产线索、司法拘留及追究拒执罪等途径解决。若被告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其有财产时可恢复执行。
一、刑事判了民事不赔偿怎么办
当刑事判决后,民事赔偿部分被告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1、申请强制执行
受害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赔偿义务。
2、查询财产线索
法院会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受害人自己也可以积极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并提供给法院,以便法院执行。
3、司法拘留
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一般每次拘留的期限不超过十五日。
4、追究拒执罪
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可能会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刑事判了民事不赔偿会影响减刑吗
刑事判了民事不赔偿是会对减刑产生影响的。
1、从法律规定角度
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罪犯积极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可视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假释时可以从宽掌握;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2、从司法实践角度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会将罪犯是否履行民事赔偿义务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罪犯有能力赔偿却拒不赔偿,法院可能会认为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行,不具有悔改表现,从而对其减刑申请不予批准或者减少减刑的幅度。
3、对改造积极性的影响
积极赔偿民事部分体现了罪犯对被害人的歉意和对法律的尊重,也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而拒不赔偿可能反映出其对犯罪行为的漠视,不利于其改造和回归社会,这也会影响到其减刑的可能性。
三、刑事判了民事不赔偿多久强制执行
刑事判决后,若被告不履行民事赔偿义务,关于强制执行的时间有明确规定。
1、申请执行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该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2、法院受理与执行时间
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后,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执行。立案后,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如果被执行人在执行通知指定的期间内仍未履行,法院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通常情况下,法院执行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执行期限。
3、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限制。
综上所述,刑事判了民事不赔偿时,受害人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不赔偿会对罪犯减刑产生不利影响,强制执行也有相应的时间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比如被执行人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