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察院签了认罪认罚并不一定会被起诉。认罪认罚只是表明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量刑建议等的认可,但最终是否起诉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检察院会依据案件具体情况,考量犯罪情节、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可能作出起诉决定,也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在检察院签了认罪认罚一定会起诉吗
在检察院签了认罪认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起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1、起诉的可能性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犯罪行为达到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即便签了认罪认罚,检察院通常还是会提起公诉。例如,犯罪嫌疑人实施了严重暴力犯罪,造成了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社会危害,即使其认罪认罚,检察院也会基于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
2、不起诉的情形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初犯,犯罪情节较轻,且在案发后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同时认罪认罚态度良好,检察院就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二、签了认罪认罚后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
签了认罪认罚后,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
1、法定不起诉
如果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情形,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即使犯罪嫌疑人签了认罪认罚,只要符合这些法定情形,就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2、酌定不起诉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酌定不起诉。这里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手段、危害后果以及认罪认罚的具体表现等因素。例如,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且犯罪情节本身相对较轻,检察院就可能基于这些情况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
三、认罪认罚对检察院起诉决定的影响
认罪认罚对检察院的起诉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1、可能促使不起诉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表明其有悔罪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察院的判断。如果犯罪情节较轻,认罪认罚可以作为检察院考量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一些轻微的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主动退还违法所得,检察院可能会认为其社会危害性降低,从而作出不起诉决定。
2、影响量刑建议
即使检察院决定起诉,认罪认罚也会影响其量刑建议。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院会在量刑建议中体现从宽幅度。比如,原本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案件,由于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检察院可能会建议判处两年左右有期徒刑,法院在审判时也会参考该量刑建议。
综上所述,认罪认罚与检察院的起诉决定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问题还包括认罪认罚后上诉是否会影响从宽幅度、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被害人有哪些救济途径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