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假冒产品厂家追究侵权责任,可从协商、行政投诉、诉讼等途径着手。协商能快速解决,行政投诉可借助行政力量,诉讼则通过法院判决。追究责任需收集侵权证据,确定损失,依相关法律要求赔偿。

一、假冒产品厂家如何追究侵权责任

当发现有厂家假冒自家产品时,可通过以下方式追究其侵权责任。协商解决,被侵权厂家可主动联系侵权厂家,表明其行为已构成侵权,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这种方式相对平和,若能达成一致,可快速解决问题。

1、行政投诉

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投诉,提交相关证据,如假冒产品的样品、生产销售记录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侵权厂家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可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等。

2、提起诉讼

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厂家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事实的存在以及自身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数额一般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假冒产品厂家如何追究侵权责任(0)

二、假冒产品厂家侵权责任追究的证据收集

追究假冒产品厂家的侵权责任,证据收集至关重要。首先要收集侵权产品的实物证据,如购买假冒产品的发票、产品本身等,以证明侵权产品的存在和来源。

1、生产销售证据

收集侵权厂家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的相关证据,如生产车间的照片、销售合同、发货单等,证明其侵权行为的规模和范围。还可以收集侵权厂家的宣传资料,如广告、产品说明书等,证明其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2、损失证据

要收集因侵权行为导致自身损失的证据,如销售量下降的统计数据、市场份额减少的报告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在追究侵权责任时确定赔偿数额。

三、假冒产品厂家侵权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

追究假冒产品厂家的侵权责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以及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该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若侵权厂家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被侵权厂家可依据此法律追究其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厂家可要求侵权厂家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

综上所述,追究假冒产品厂家的侵权责任可通过多种途径,证据收集是关键,同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如证据难以收集、赔偿数额难以确定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更多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