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过了,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这意味着其可以以此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拒绝履行义务,但需合理运用,且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等。

一、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怎么办

当诉讼时效过了,拥有抗辩权的当事人可选择行使该抗辩权。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在诉讼中以此对抗对方的请求权。

1、行使抗辩权的方式

当事人应在法定的诉讼程序中,明确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一般应在一审期间提出,若在二审期间提出,除非有新的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否则法院通常不予支持。

2、行使抗辩权的后果

一旦抗辩成立,法院将驳回对方的诉讼请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务的消灭,只是债权人丧失了通过诉讼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

3、放弃抗辩权的情况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放弃抗辩权,自愿履行债务。此时,债务人履行后不得再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要求返还。

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怎么办(0)

二、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行使条件

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的行使并非毫无限制,需满足一定条件。

1、时效确实已过

必须准确判断诉讼时效是否届满。不同类型的案件,诉讼时效期间不同,一般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对方主张权利

只有当对方当事人在诉讼中主张其权利时,债务人才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若对方未主张权利,不存在行使抗辩权的问题。

3、符合程序规定

要按照法定的诉讼程序提出抗辩,如在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内向法院提出。否则,可能会因程序问题导致抗辩不被支持。

三、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的影响

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的行使会对当事人和法律关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对债权人的影响

债权人可能因债务人行使抗辩权而无法通过诉讼实现债权,其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但债权人仍可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如协商、调解等。

2、对债务人的影响

债务人获得了一定的法律保护,在抗辩成立的情况下可避免被强制履行债务。但也可能会影响其商业信誉等。

3、对法律秩序的影响

合理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有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效率,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但如果滥用抗辩权,可能会破坏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常的交易秩序。

综上所述,诉讼时效过了抗辩权的行使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行使方式、条件和影响等。在实际运用中,当事人需要准确把握法律规定。那么,诉讼时效过了后重新确认债务的效力如何?诉讼时效中断后抗辩权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遇到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