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一般来说,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挪用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构成该罪。这种行为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和财经管理制度,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一、什么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就构成挪用公款罪。这里的“非法活动”包括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单位公款用于参与网络赌博,这明显属于此类情形。

1、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用于进行营利活动。所谓“营利活动”,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活动,如炒股、经商等。比如,某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挪用公款用于个人投资开办公司,即便该公司尚未盈利,也构成挪用公款罪。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一般认定为“数额较大”。

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期未还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这里的“数额较大”同样一般指五万元以上。例如,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用于支付个人购房款,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就构成挪用公款罪。这种行为侵犯了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财经管理制度,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什么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0)

二、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挪用公款罪的认定有多个方面的标准。主体方面,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1、行为方面的认定

要判断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权力及便利条件。同时,要准确界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包括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2、数额和情节的认定

对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没有数额起点的要求,但数额会影响量刑。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超期未还的,有数额较大的标准。挪用特定款物(如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如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等,量刑也会更重。

三、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别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存在明显区别。在主体上,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1、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财经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公款,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由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与储存过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货币。挪用资金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的使用权,犯罪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

2、法律量刑不同

两者的量刑也有差异。挪用公款罪的量刑相对较重,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了解什么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以及相关认定标准、与其他类似罪名的区别十分重要。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挪用公款后自首的量刑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