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专利受到侵害时,专利权人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协商、行政处理、司法诉讼等。明确侵权事实和收集证据是关键,不同途径有不同的流程和特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一、专利受到侵害了怎么办

当发现专利受到侵害时,首先要冷静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收集证据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收集能够证明侵权行为存在的证据,比如侵权产品的实物、销售记录、宣传资料等。这些证据要能够清晰地表明侵权方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同时,要注意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确保证据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能够被有效采纳。

2、与侵权方协商

可以尝试主动与侵权方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侵权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以法律为依据,明确指出对方的侵权事实和自己的诉求。如果协商能够达成一致,双方可以签订协议,明确侵权方的整改措施和赔偿金额等内容。

3、请求行政处理

可以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他们可以责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这种方式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4、提起诉讼

如果协商和行政处理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方的侵权行为和自己所遭受的损失。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诉讼是一种较为严肃和正式的解决方式,能够为专利权人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专利受到侵害了怎么办(0)

二、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这是最基本的赔偿计算方式。实际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专利产品销售量下降、利润减少等直接损失,以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如调查费、律师费等。在计算实际损失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损失的存在和具体金额。

2、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如果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考虑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来计算赔偿金额。这需要对侵权人的销售数量、销售价格、成本等进行调查和核算,以确定其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

3、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当权利人的损失和侵权人的获利都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金额。法院会根据专利的类型、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个合理的倍数。

4、法定赔偿

在上述方法都无法适用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定数额的赔偿。法定赔偿的数额一般在一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

三、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对于专利权人维护自身权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1、一般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专利权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及时提起诉讼,否则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2、持续侵权的情况

如果侵权行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持续存在,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从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的侵权损失。也就是说,即使侵权行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专利权人只能就起诉前三年的损失要求赔偿。

3、诉讼时效的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如果专利权人通过向侵权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处理等方式,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这为专利权人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专利受到侵害时,专利权人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协商、行政处理、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了解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和诉讼时效等相关法律规定也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如何证明自己的专利具有新颖性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处理专利侵权问题时遇到困惑,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