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用工并非按月支付工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这与全日制用工按月支付工资不同。这种规定是为保障非全日制劳动者权益,考虑其工作灵活性等特点。

一、非全日制用工,也是按月支付工资吗?

非全日制用工不是按月支付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1、法律规定的原因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工作时间和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弱,其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且不稳定。如果结算周期过长,可能会影响劳动者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状况。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劳动报酬。

2、与全日制用工的区别

全日制用工一般是按月支付工资,这是因为全日制劳动者工作时间固定、工作稳定性强。而非全日制用工具有灵活性,劳动者可能同时为多个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支付周期短更符合其工作特性。

3、违反规定的后果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周期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支付工资。

非全日制用工,也是按月支付工资吗?(0)

二、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方式有哪些

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方式较为多样。常见的有现金支付、银行转账支付等。

1、现金支付

这种方式比较直接,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将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劳动者。不过,现金支付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存在假钞等问题,而且不利于记录和监管。

2、银行转账支付

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支付方式。用人单位通过银行将工资转账到劳动者的银行卡账户。这种方式具有安全性高、便于记录和查询等优点。用人单位可以清晰地记录每一笔工资支付情况,劳动者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工资到账情况。

3、其他支付方式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一些用人单位也可能会采用电子支付平台进行工资支付,如支付宝、微信等。但采用这些方式时,用人单位需要确保支付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三、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怎么办

如果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1、与用人单位协商

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记录、工资条等。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用人单位确实存在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情况,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还需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非全日制用工在工资支付周期、支付方式以及工资标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劳动者要了解这些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其他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问题,比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伤赔偿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