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单位是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企业,负责招聘、派遣劳动者,并承担支付工资、缴纳社保等劳动关系方面的义务;实际用工单位则是实际使用劳动者进行工作的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工作过程中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和指挥。

法律定义和角色方面,劳务派遣单位,也称为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它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其主要职责是招聘合适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劳动者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而实际用工单位,是根据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实际使用劳动者的单位。它在工作现场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安排具体工作任务。

权利与义务上,劳务派遣单位承担着诸多劳动关系中的法定责任。比如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若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也需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实际用工单位则要提供符合国家劳动标准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劳动者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等。

管理方式有别,劳务派遣单位主要侧重于对劳动者的人事管理,如档案管理、劳动关系维护等。而实际用工单位侧重于对劳动者的工作管理,包括工作任务分配、工作进度监督、工作质量考核等。

经济关系不同,劳务派遣单位向实际用工单位收取服务费用,其盈利模式主要基于向用工单位收取的派遣服务费用与支付给劳动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涵盖劳动者的工资、社保、管理费用等。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权利、义务和管理方式。

劳务派遣和实际用工单位的区别是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