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一般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个人犯罪则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依据刑法的具体条文进行定罪量刑。

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在处罚原则上,主要有双罚制和单罚制两种。

双罚制是较为常见的处罚方式,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这里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例如,在单位走私犯罪中,单位可能被判处巨额罚金,单位的负责人和直接参与走私的员工会被依据走私的具体情节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等刑罚。

单罚制则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单位。这主要是因为某些情况下,单位的犯罪行为更侧重于个人的行为表现,或者处罚单位可能会对一些无辜的单位成员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刑法规定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只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对于个人犯罪,处罚完全依据个人的犯罪行为来确定。刑法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和情节,规定了相应的刑罚种类和幅度。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司法机关会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定罪量刑。例如,一个人实施了盗窃罪,会根据盗窃的金额、盗窃的方式、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在盗窃罪的法定量刑幅度内进行判决。

单位和个人犯罪怎么处罚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