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未分割财产,双方可以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进行分割。

在婚姻关系结束时,可能存在各种原因导致部分财产未进行分割。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可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双方基于自愿、平等的原则,就未分割财产的归属和分配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且节省时间和精力。如果能够友好协商成功,双方可以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财产的分割方案,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财产在分割时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房产,如果是婚后共同购买,一般会考虑出资情况、登记情况等因素进行分割;对于车辆,同样会结合购买时间、出资等情况来确定归属和补偿问题。对于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通常按照账户余额或市值进行分割。

在分割财产时,要遵循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如果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在财产分割时可能会少分。同时,在向法院起诉时,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财产证据,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存款明细、股票账户信息等,以便法院能够准确查明财产情况并作出合理的判决。而且,法律对于此类诉讼有一定的时效规定,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离婚时未分割财产怎么办(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八十三条

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