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并不基本都是取保候审。酒驾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饮酒驾驶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涉及刑事犯罪,不存在取保候审的问题;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属于刑事犯罪,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可以取保候审,但并非所有醉驾案件都会进行取保候审。

首先要明确酒驾的两种情况。饮酒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种情况下,酒驾者面临的是行政处罚,比如罚款、暂扣驾驶证等,由于不构成犯罪,所以不存在适用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可能。

而醉酒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在醉酒驾驶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条件,司法机关可以决定对其取保候审。但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等具有社会危险性的情形,司法机关可能不会对其取保候审。所以,醉酒驾驶案件并非基本都会进行取保候审。

酒驾基本都是取保吗(0)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