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离职也能申请劳动仲裁,流程包括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受理、开庭审理、作出裁决等步骤。
要明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情形。即便没有离职,只要存在劳动争议,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支付加班费、未依法缴纳社保等,劳动者都有权申请仲裁。
第一步是准备仲裁申请材料。需要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在申请书中要明确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同时要清晰阐述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并且附上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常见的证据有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这些证据能够有力支撑自己的仲裁请求。
第二步是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会决定是否受理该申请。如果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就会通知申请人;若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也会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三步是开庭审理。一旦仲裁申请被受理,仲裁委员会会安排开庭时间和地点,并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在开庭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劳动者要在庭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证据,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第四步是作出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束后,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裁决。一般情况下,仲裁庭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