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若都符合法定条件,均为有效。但在《民法典》施行后,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当存在多份有效遗嘱且内容相抵触时,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我们来了解一下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各自有效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公证遗嘱是经公证机构公证的遗嘱。在办理公证遗嘱时,公证机构会对遗嘱人的身份、遗嘱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进行严格审查。遗嘱人需亲自到公证机构办理,在公证员面前作出真实的意思表示,由公证机构出具公证书。这样的程序保证了遗嘱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自书遗嘱则是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这要求遗嘱的全部内容都必须是遗嘱人自己书写,不能由他人代笔,而且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财产分配意愿等关键信息,同时签名和注明日期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过去,公证遗嘱具有优先效力。也就是说,当存在公证遗嘱和其他形式的遗嘱时,无论其他遗嘱订立的时间先后,都以公证遗嘱为准。《民法典》施行后,这种优先效力被取消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这一变化体现了对遗嘱人真实意愿的尊重。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和情况变化,遗嘱人的想法可能会发生改变。只要遗嘱人后来订立的遗嘱符合法定形式,就应该以其最后的意愿来分配遗产。所以,无论是公证遗嘱还是自书遗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都是有效的。在处理遗嘱继承纠纷时,关键是要判断遗嘱是否反映了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以及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定形式。

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哪个有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十三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