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肇事与肇祸主要在行为危害程度、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区别。肇事通常指情节相对较轻、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但未达到严重危害社会或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肇祸则是指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人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从定义来看,肇事的界定侧重于较轻危害后果的行为。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出现一些扰乱公共秩序、轻微伤害他人身体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也会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一定影响,但尚未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例如,患者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推搡他人,导致周围秩序混乱,但没有造成他人身体上的严重损伤或重大财产损失。

而肇祸强调的是严重的危害后果。当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引发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造成巨额财产损失时,就属于肇祸范畴。比如,患者持凶器伤人,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这种行为对社会安全和他人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法律后果方面,肇事行为由于危害程度相对较低,处理方式通常以约束、监管和治疗为主。可能会由公安机关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同时通知其监护人或相关部门将患者送往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一般不会对患者进行刑事处罚,但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

对于肇祸行为,法律处理更为复杂和严肃。如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若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患者及其监护人也需要对受害者进行民事赔偿。

社会影响上,肇事行为可能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引起一些混乱和不安,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而肇祸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恐慌,对公众的安全感造成较大冲击。

精神病患者肇事与肇祸的区别是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