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后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通常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划分,一般主要责任承担的比例在70% - 90%,次要责任承担的比例在10% - 30%。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对于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具体认定,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在一些追尾事故中,后车通常要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因为后车有保持安全车距和注意前方车辆动态的义务。如果是在交叉路口,一方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那么该方很可能承担主要责任。而另一方如果存在超速、未按规定让行等轻微过错,可能承担次要责任。

在责任比例的划分上,虽然法律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主要责任承担的比例在70% - 90%,次要责任承担的比例在10% - 30%。比如,在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可能承担80%的赔偿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承担20%的责任。如果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主要责任方可能承担70%的赔偿责任,次要责任方承担30%。

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或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送达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同一事故的复核以一次为限。明确事故责任的划分,对于后续的赔偿等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和义务。

出车祸后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怎么分(0)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