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一方不配合分割房产,另一方可以先尝试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由法院判决分割房产,待判决生效后可申请强制执行。
在离婚过程中,房产分割是重要的一部分。当一方不配合分割房产时,首先可以选择协商解决。毕竟离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可能存在情绪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一方不愿意配合。通过友好的沟通,明确双方对于房产的诉求和利益点,尝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分割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进一步的矛盾激化,还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另一方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如房产证、购房合同、出资证明等,以证明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以及自己对于房产的分割主张。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我国《民法典》对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会遵循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法院在分割房产时可能会倾向于无过错方。
一旦法院作出了生效判决,而不配合的一方仍然拒绝履行分割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拍卖房产、强制过户等,以确保判决能够得到执行,从而实现房产的合理分割。
离婚时一方不配合分割房产虽然会给分割过程带来一定的阻碍,但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另一方的合法权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