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贷款担保人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处理。若构成贷款诈骗罪等犯罪,骗贷者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担保人在受欺诈情况下提供担保,一般不承担民事担保责任;若骗贷行为给担保人造成损失,骗贷者需承担赔偿责任。

从刑事层面来看。如果骗贷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并欺骗担保人提供担保,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事责任方面。依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以,当担保人是在被欺骗的情况下提供担保,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担保合同。一旦担保合同被撤销,担保人通常无需承担担保责任。

如果骗贷行为给担保人造成了实际损失,比如担保人因骗贷事件产生了经济上的支出、名誉受损等。那么,担保人有权要求骗贷者承担赔偿责任。担保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骗贷者赔偿因其欺诈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无论是追究刑事责任还是主张民事赔偿,都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骗贷和欺诈担保的事实。这些证据可以包括贷款合同、担保合同、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同时,对于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说,在发放贷款时也应当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避免此类骗贷担保情况的发生。

骗贷款担保人怎么处理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