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老板不发工资,可先与老板协商沟通,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当员工离职老板不发工资时,有多种途径可以维护自身权益。协商解决。这是较为简便快捷的方式,员工可以直接与老板面对面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询问不发工资的原因。也许是老板存在误解或者公司资金周转暂时出现问题,通过友好的协商,双方有可能达成一致,老板补发工资。
如果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行政部门。员工可以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等,到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发现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处理速度相对较快,能借助行政力量促使老板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的途径。劳动仲裁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在仲裁过程中,员工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老板拖欠工资的事实。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如果员工胜诉,用人单位需要按照裁决结果支付工资。劳动仲裁具有专业性和公正性,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解决平台。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老板仍然不履行判决,员工可以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员工在面对离职老板不发工资的情况时,要冷静应对,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的审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四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