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法人存在明显区别。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而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自然人。

从概念本质来看,法人是一种组织,它是法律上拟制的“人”,比如常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法人有自己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法定代表人是实实在在的自然人,他是由法人的章程规定,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代表法人对外进行民事活动。

在法律责任方面,法人以其全部财产对自身的债务承担责任。当法人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法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赔偿损失、缴纳罚款等。而法定代表人一般不需要对法人的债务承担个人责任,但如果法定代表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比如滥用职权、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那么法定代表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在行为能力上,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其机关或者法定代表人来实现的。法人本身没有生理上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它的决策和行动依赖于内部的管理机构和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从产生方式来讲,法人的成立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经过登记等手续才能取得法人资格。而法定代表人则是由法人的权力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等依照法律和法人章程的规定选举、任命产生。

在权利行使方面,法定代表人可以在法人的授权范围内,代表法人进行各种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但法人的权力不仅仅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行使,法人内部还有其他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它们共同协作,保障法人的正常运转。

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法人的区别在哪里(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