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公款不还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措施。若属于一般借款纠纷,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民事途径解决;若涉及违法违纪行为,需向相关部门举报,追究其纪律或法律责任。

要明确借公款的性质和背景。如果是正常的单位内部借款,例如员工因公务需要暂借公款用于业务支出等情况,借款人事后应按照规定及时报销还款。当出现借公款不还的情况时,单位可以先尝试与借款人进行协商。了解其不还款的原因,给予一定的宽限期,督促其尽快还款。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沟通记录,以便后续可能的处理。

若协商不成,单位可以考虑进行调解。可以由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者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调解的方式较为灵活,能够在相对和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单位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提起诉讼前,单位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如借款凭证、借款审批记录、沟通记录等,以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以及借款人未还款的情况。诉讼过程中,要遵循法定的程序,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借公款的行为存在违法违纪的嫌疑,比如以虚假理由借款、将公款挪作个人用途且拒不归还等,单位应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或者相关的监管机构举报。这些部门会依法进行调查,一旦查实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借款人将面临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对于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例如可能涉及挪用公款罪等罪名。面对借公款不还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保障公款的安全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借公款不还怎么办(0)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犯罪记录,是指我国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的客观记载。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认有罪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罪。

有关人员涉嫌犯罪,但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办案单位撤销案件、撤回起诉、对其终止侦查的,属于无犯罪记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