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与抢夺的区别导致法律后果不一样。二者在行为方式、侵犯客体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它们的社会危害性不同,进而导致法律后果不同。
从行为方式来看,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这里的暴力手段可能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造成直接的伤害和威胁,比如殴打、捆绑等;胁迫则是以对被害人实施暴力相威胁,使其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其他强制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等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从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一般不使用暴力或仅使用轻微暴力,主要针对财物而非人身。
二者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劫罪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这意味着抢劫行为不仅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对其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而抢夺罪主要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一般不涉及对人身权利的直接侵犯。
由于上述区别,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法律对它们的惩处也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抢劫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入户抢劫、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犯抢夺罪,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综上所述,抢劫与抢夺因为行为方式和侵犯客体等方面的区别,导致社会危害性不同,所以法律后果不一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