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伤亡若被认定为工伤,赔偿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基本相同,由用人单位按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若无法认定工伤,可按人身损害赔偿相关规定要求赔偿。
即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要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职工因工作原因伤亡仍可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可通过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关系。
若被认定为工伤,赔偿项目和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执行。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等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之后用人单位需偿还。
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若造成伤残,还会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赔偿。例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
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若无法认定工伤,比如在非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第三人原因受伤等情况,可按人身损害赔偿相关规定,向侵权人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费用。赔偿数额根据实际损失和责任划分确定。未签劳动合同伤亡的赔偿需根据具体情况,依法依规维护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