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若一方不同意分开,一般无需通过特定法律程序,直接分开即可。但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可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
在我国,同居关系并不像婚姻关系那样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从法律层面讲,同居关系本身不具有强制力来约束双方的分开行为。因此,当一方想要结束同居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时,并不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想要分开的一方可以自行搬离居住场所,终止双方的同居状态。
现实中同居关系往往伴随着财产和子女问题。如果双方在同居期间有共同购置的财产,如房产、车辆等,或者存在共同经营产生的收益等,在分开时就会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首先建议双方进行友好协商,根据各自的出资情况、对财产的贡献大小等因素来合理分配财产。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来进行判决。
如果双方育有子女,子女抚养问题是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事项。同样,双方可以先就子女的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的支付方式和金额等问题进行协商。若协商无果,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来判决抚养权的归属。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支付抚养费,以保障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需求。
虽然解除同居关系相对简单,但涉及财产和子女问题时,应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解决,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