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逃逸撞死人一般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酒后驾驶逃逸撞死人是性质非常恶劣的犯罪行为,其量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该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酒后驾驶逃逸撞死人的情况,如果是肇事者在撞人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依法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如果及时得到救助本可以避免死亡结果的发生。
如果肇事者在酒后驾驶撞人后,为了逃避责任,故意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根据《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情节,如肇事者的悔罪表现、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损失等。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量刑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酒后驾驶逃逸撞死人这一行为的严重性质和基本的量刑幅度。酒后驾驶逃逸撞死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