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后的程序一般包括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审查决定、法院审判三个主要阶段。

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公安机关会继续开展侦查工作。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但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除外。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同时,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一般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为拘留后的三日以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院审查决定阶段。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如果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会继续由公安机关侦查,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等进行审查,然后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判阶段。如果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案件会进入法院审判程序。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包括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在审理过程中,控辩双方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上诉。至此,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基本完成。

刑事拘留后的程序应该怎么走(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