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不还的法律流程主要包括收集证据、确定管辖法院、撰写起诉状并起诉、参加庭审、申请执行等步骤。

收集证据是关键的第一步。证据是胜诉的基础,需要收集能够证明双方存在货物买卖关系以及对方未支付货款的相关材料。比如,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它明确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货物的规格、数量、价格、付款方式和时间等重要信息;送货单,它可以证明卖方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交付了货物;发票,是交易的重要凭证,能体现交易的金额;以及双方之间的沟通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这些记录可能包含了关于货款的协商、催款等内容。

要确定管辖法院。管辖法院的确定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通常是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有管辖权。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管辖法院,那么就按照合同约定来确定。在确定管辖法院时,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撰写起诉状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状应当包含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明确要求对方支付的货款金额、利息等)、事实和理由(详细描述买卖过程以及对方未支付货款的情况)。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后,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同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要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原告要通过出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则可以进行反驳和抗辩。双方都要遵守庭审纪律,听从法官的指挥。

如果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但被告仍然不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时,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提供被告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以便法院能够顺利执行判决,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