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为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等;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能查阅、摘抄、复制案件材料,与检察官沟通发表辩护意见等;审判阶段律师要拟定辩护策略、进行法庭辩论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
一、侦查阶段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往往处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状态,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律师此时介入,可以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比如向犯罪嫌疑人解释其所涉及罪名的构成要件、可能面临的刑罚,让其对自己的处境有清晰的认识。当犯罪嫌疑人遭遇非法对待时,律师能够代理其进行申诉和控告,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例如,若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遭受刑讯逼供,律师可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律师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如申请取保候审。若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律师通过提交书面申请,阐述理由和提供相关证据,争取让犯罪嫌疑人获得相对自由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准备后续的辩护工作。
二、审查起诉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律师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律师可以全面了解案件的证据情况、侦查机关的侦查思路以及案件的事实细节。在此基础上,律师能够发现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如证据的瑕疵、事实认定的不准确等。律师还可以与承办案件的检察官进行沟通,就案件的定性、证据的采信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辩护意见。例如,律师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向检察官提出相应的意见,争取不起诉的结果。这一阶段,律师的工作对于案件的走向和犯罪嫌疑人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审判阶段审判阶段是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如何量刑的关键阶段。律师在这个阶段要根据之前的工作成果,拟定详细的辩护策略。在法庭上,律师要进行有效的法庭辩论,对控方的证据进行质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同时,律师要为被告人进行积极的辩护,阐述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事实和理由。比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律师可以从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质证,证明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较轻。律师还要在法庭上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其获得公正的审判。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律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被告人争取最好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