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权和抚养权存在明显区别,监护权是一种法定权利,更强调对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抚养权主要是指与子女共同生活并照顾其生活、教育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二者在权利性质、权利范围、权利变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权利性质方面,监护权是一种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它基于法律规定产生,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随意放弃性。只要符合法定条件成为监护人,就必须履行监护职责。而抚养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亲子关系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它侧重于对子女的养育和照顾,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一种责任。虽然也是法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父母可以通过协议等方式对抚养权的行使进行约定。

权利范围方面,监护权的范围较为广泛。监护人不仅要照顾被监护人的日常生活,还要对其财产进行管理和保护,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等。例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管理其压岁钱等财产,确保财产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而抚养权主要集中在对子女的生活照料、教育培养等方面,如为子女提供住所、食物、安排上学等。

权利变更方面,监护权的变更通常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一般是在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等情况下,由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例如,父母作为监护人虐待子女,其他近亲属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权。抚养权的变更相对较为灵活。父母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变更抚养权,也可以在协商不成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例如,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照顾子女,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抚养权。

监护权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双方仍然是子女的监护人。但抚养权在父母离婚时会确定由一方直接行使,另一方则享有探视权等相关权利,并承担支付抚养费等义务。综上所述,监护权和抚养权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正确区分和理解。

监护权与抚养权的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