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离婚赔偿需先满足法定条件,然后收集相关证据,在离婚诉讼中提出赔偿请求或在协议离婚后另行起诉,最后由法院审理判决。
要明确申请离婚赔偿的法定情形。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有其他重大过错。只有符合这些情形,无过错方才可以申请离婚赔偿。
收集证据是关键步骤。证据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赔偿请求能否得到支持。对于重婚的情况,可收集重婚者与他人的结婚登记证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若涉及与他人同居,可收集双方共同居住的相关证据,如租房合同、邻居的证人证言等。实施家庭暴力的,要及时报警,警方的出警记录、伤情鉴定报告、医院的诊断证明等都是重要证据。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可收集相关的聊天记录、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调解记录等。
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赔偿请求。如果是诉讼离婚,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若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如果是协议离婚,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无过错方仍可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之诉,但如果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该项请求的,则法院不予支持。
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判断是否符合离婚赔偿的条件以及赔偿的具体数额。在审理过程中,双方都有权利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十四条
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