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加刑事的情况,民事部分通常是承担赔偿等民事责任,刑事部分则依据具体犯罪的罪名、情节等按照刑法规定进行量刑,最终的处理是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分别承担,并非合并成一种特定刑罚。

在法律体系中,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为了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恢复被破坏的民事法律关系。常见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例如,在一些故意伤害案件中,受害者除了要求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外,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加害人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

而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一种最严厉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是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不同的犯罪行为对应着不同的刑罚规定。比如,盗窃罪,根据盗窃的数额、情节等,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故意杀人罪,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当一个案件同时涉及民事和刑事问题时,遵循“先民后刑”或者“刑民并行”的原则处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会分别对刑事部分和民事部分进行审理和判决。刑事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定罪量刑,民事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定确定责任和赔偿数额。最终,犯罪人既要接受刑罚处罚,又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四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八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

(一)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二)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

(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