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和大股东的责任大小不能简单一概而论,二者承担的责任类型不同,在不同情形下责任大小表现不同。法人在代表公司从事民事活动时,可能因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承担行政、刑事等责任;大股东主要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承担较大责任。
从法人的角度来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法人由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进行活动。法定代表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若公司存在违法经营行为,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例如,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可能对法定代表人进行罚款等处罚。在刑事方面,如果公司实施了单位犯罪,如非法集资等,法定代表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当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时,法定代表人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在一定期限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大股东通常是指在公司中持股比例较大的股东。一般情况下,大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只要大股东如实出资,在公司正常运营过程中,其责任相对有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大股东的责任可能会增大。比如,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利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需要对公司进行赔偿。而且,若大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行为,在公司对外承担债务时,大股东可能要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公司法人和大股东责任的大小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事件。不能简单地判定谁的责任更大,需要根据不同的法律场景和实际行为来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