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对方不付抚养费,可能会面临被起诉、强制执行财产等法律后果,还会对子女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在个人信用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良记录。

从法律程序上来说,若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如收入、生活成本等,依法判决对方支付抚养费的具体金额和方式。如果对方仍然拒不执行判决,那么直接抚养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手段是多样的。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甚至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比如,法院可以要求对方所在单位协助,从其工资中直接扣除抚养费。

对于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的,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对子女的影响来看,抚养费是保障子女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的重要经济来源。对方不支付抚养费,可能导致子女的生活质量下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在个人信用方面,若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会对其个人信用产生负面影响。这将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还可能影响其出行,如不能乘坐飞机、高铁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八条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

(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