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达不到立案标准,通常不会作为刑事案件处理,但可通过治安管理途径解决,也可通过民事诉讼挽回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有明确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果诈骗行为未达到该标准,公安机关通常不会以刑事案件立案侦查。

治安管理途径:即便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诈骗行为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诈骗行为人进行治安处罚。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如果查证属实,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作出相应处罚。

民事诉讼途径:受害人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诈骗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返还被骗取的财物,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受害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与行为人之间存在财物往来以及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若认定行为人构成侵权,会判决行为人返还财物并赔偿损失。

虽然单次诈骗数额可能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如果存在多次诈骗的情况,其累计数额达到立案标准的,仍可能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为避免遭遇诈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谨慎对待涉及财物的交易。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