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构成要件是指认定集资诈骗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从不同方面对该犯罪行为进行界定,只有当行为完全符合这些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
一、犯罪主体集资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作为犯罪主体时,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时,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集资诈骗犯罪,是指以单位名义实施,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情形。
二、犯罪主观方面集资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目的。这种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非法占有目的是区分集资诈骗罪与其他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关键所在。例如,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集资后,将集资款肆意挥霍、携款潜逃等,就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犯罪客体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集资诈骗行为使得投资者的财产遭受损失,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干扰了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和调控。
四、犯罪客观方面集资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同时,非法集资的数额必须达到较大标准,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只有同时符合上述四个构成要件,才能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