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打工出了事故,首先要及时救治、保留证据,接着根据事故性质确定处理方式,如属于工伤则按工伤程序处理,属于其他侵权事故则按民事侵权程序处理。
当在外地打工出了事故,第一步是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无论事故严重程度如何,生命健康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要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120,将伤者送往附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所有与救治相关的凭证,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这些都是后续处理事故的重要证据。
如果事故被认定为工伤,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后,还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进而确定相应的赔偿标准。根据鉴定结果,伤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如果事故不属于工伤,而是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那么可以通过民事侵权程序来解决。要及时收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证据,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可以与侵权人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者对相关法律程序不熟悉,可以咨询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专业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