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对方违约却不退定金,可先与对方协商解决,要求其按照定金罚则双倍返还定金;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通过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当遇到对方违约却不退定金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明确指出对方的违约行为以及根据法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要求对方按照定金罚则双倍返还定金。协商解决的好处在于方式较为灵活,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合作关系。
如果协商无果,就需要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采取法律行动之前,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定金支付凭证,如转账记录、收据等,以证明定金的交付事实;合同文本,明确双方关于定金的约定以及违约条款;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等,能够证明对方存在违约行为。
若合同中有仲裁条款,那么可以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若没有仲裁条款,则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按照法院的要求进行举证和辩论,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一旦获得胜诉判决,若对方仍不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