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逃逸构成犯罪会受到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刑事上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行政上,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于发生事故逃逸构成犯罪的行为,有着明确且严格的处理规定。

从刑事处罚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例如,肇事者在撞人后,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导致被撞者因失血过多或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这种情况下就会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

从行政处罚方面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意味着,一旦因事故逃逸构成犯罪,行为人将永远失去合法驾驶机动车上路的资格,这是对其严重违法行为的一种严厉制裁,旨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发生事故逃逸构成犯罪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停车,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