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致人二级重伤,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存在特殊情况,若有自首、立功、积极赔偿取得谅解等情节,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若存在恶劣情节,量刑可能会接近三年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明确了过失致人重伤罪的量刑幅度,而过失致人二级重伤就属于该罪的范畴,通常会在此量刑幅度内进行判决。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犯罪行为人的主观过失程度。如果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且在事发后有积极救助被害人的行为,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可能会在量刑时适当从轻。例如,行为人在正常驾驶车辆过程中,因一时疏忽未注意到突然闯入道路的行人,导致行人重伤二级,事发后立即停车拨打急救电话并配合后续处理,这种情况下其主观恶性相对较低。
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也很重要。包括行为方式、造成重伤的具体原因等。如果是在从事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中导致他人重伤,且这种危险行为本身是可以避免的,量刑可能会相对重一些。比如,行为人在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进行电气设备维修,因操作不当导致他人重伤二级,这种情况其行为的危险性和可责性相对较高。
犯罪后的态度和赔偿情况也会影响量刑。如果犯罪行为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并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法院在量刑时通常会从轻处罚。相反,如果拒不赔偿,甚至逃避责任,可能会在量刑时从重考虑。同时,若犯罪行为人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根据法律规定,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