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造成轻伤害一般不构成犯罪。在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通常要求造成重伤及以上的后果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过失致人轻伤的,不构成犯罪,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但对于过失伤害他人身体的情况,《刑法》有明确的入罪标准。《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说,过失致人重伤才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从立法本意来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相比,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较小。轻伤害虽然也会对他人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考虑到过失行为人的主观并非故意积极追求伤害结果,若将过失致人轻伤也纳入犯罪范畴,可能会导致打击面过宽,不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
虽然过失造成轻伤害不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行为人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过失致人轻伤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向行为人主张民事赔偿,赔偿的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这些赔偿旨在弥补受害人因身体受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和身体痛苦。
综上所述,过失造成轻伤害不构成犯罪,但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既体现了法律对不同性质行为的区别对待,也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