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已成年孩子不存在抚养权归属问题,因为成年子女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无需父母履行抚养义务。不过,若成年子女因精神疾病等原因不具备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父母仍需承担抚养责任,可根据双方意愿和实际情况协商确定抚养安排。

从法律层面来讲,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当子女成年后,他们在法律上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比如在就业、居住等方面,成年子女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父母不再对其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也就不存在离婚时将成年子女判给哪一方抚养的情况。

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如果成年子女因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导致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时父母依然要履行抚养和监护职责。在父母离婚时,对于这类成年子女的抚养安排,双方可以进行协商。例如,考虑双方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因素。经济条件较好且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子女康复和生活的一方,可能更适合承担主要的抚养责任。

若双方无法就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法院在判决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以保障该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对于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以确保他们的生活和权益得到妥善保障。

离婚已成年孩子归谁抚养好(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十三条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六十七条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