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挨打应及时采取报警、就医、收集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措施来处理,以保障自身安全并依法追究打人者责任。
当离婚后遭遇挨打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报警。警察出警后会对现场情况进行勘察,询问当事人和相关证人,这是处理此类事件的关键第一步。报警记录会成为后续处理该事件的重要证据,它能证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大致经过。
在报警之后,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描述受伤的原因和部位,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出具相关的病历、诊断证明等医疗文件。这些医疗记录同样是重要的证据,能够证明身体所受到的伤害程度。
同时,要注意收集与此次挨打事件有关的各种证据。比如现场的照片、视频,这些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和自身的受伤状况;现场遗留的物品,如凶器等也可能成为证据;还可以寻找现场的目击证人,让他们提供相关的证言。
如果担心再次受到伤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是一种民事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等。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会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受伤的具体情况,可以依法追究打人者的法律责任。如果伤情较轻,属于轻微伤,打人者可能会面临治安管理处罚,如罚款、拘留等;如果伤情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打人者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打人者赔偿因受伤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