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领结婚证结婚意味着双方未形成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在诸多方面无法享受法定的权益保障。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民法典》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所以,没领结婚证,即便举办了结婚仪式,在法律上也不被认定为夫妻关系。

在财产方面,没有结婚证的“夫妻”不适用夫妻财产共有制度。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的财产通常视为共同财产离婚时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割。但没领结婚证的双方,各自的财产归各自所有,若在共同生活期间有财产混同情况,分割时会比较复杂,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财产的归属和出资情况。

在人身关系上,领了结婚证的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一方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有责任提供帮助和照顾。而没领结婚证的双方则不存在这种法定的扶养义务。同时,在一方去世时,配偶是法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可依法继承遗产。没领结婚证的另一方则没有法定继承权。

对于生育子女问题,没领结婚证所生子女虽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但在办理一些手续时可能会遇到麻烦,比如孩子上户口等。

在社会层面,没领结婚证的“婚姻”可能不被周围人完全认可,稳定性相对较差。一旦双方感情出现问题,解决纠纷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所以,为了保障自身权益和婚姻的稳定性,建议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结婚登记。

没领结婚证就结婚意味着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婚姻登记条例》 第四条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登记条例》 第七条

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符合结婚条件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对当事人不符合结婚条件不予登记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