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6岁犯罪留下的案底一般不能完全消除,但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记录会被封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这意味着未满16岁犯罪,若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其犯罪记录会被封存。

犯罪记录封存具有重要意义。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避免其因年少时的错误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受到过度的负面影响,给予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需要明确的是,犯罪记录封存并不等同于消除案底。案底仍然存在于司法机关的系统中,只是进行了保密处理。一旦有符合规定的查询情况出现,相关记录还是会被依法查询到。

同时,法律设置这样的制度,是基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理念。未成年人在心理和认知上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做出错误的行为。通过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能够减少他们因犯罪记录所带来的标签效应,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改过自新。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和家庭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避免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也会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满16岁犯罪留下的案底能消掉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